青海两个著名的“舞蹈纹盆”

   日期:2024-06-09     来源:网络整理    作者:佚名     移动:http://app.1688ku.com/article/728148.html      >> 违规举报
核心提示:青海两个著名的“舞蹈纹盆”那是在1973年秋天,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墓地发掘甲区第20号汉墓时,在墓道西侧清理了一座被严重破坏的马家窑类型墓葬,编号M384,在出土的文物当中,一件内壁绘有“舞蹈”花纹的彩陶盆,引起了人们极大地兴趣和重视。青海这两个著名的“舞蹈纹盆”

青海两个著名的“舞蹈纹盆”

ALL GOOD THINGS COME

那次如约而至的回首

留下了倾城的微笑

TO YOU AS

青海出土的彩陶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,都可称之为“彩陶的故乡”、“彩陶的王国”,名副其实的。在年深岁久的史前时期,彩陶可谓承载着先人远古记忆与审美情趣。在流行的时间长久以及陶器器型和装饰内容上,都是十分悠久、十分丰富和十分发达的,尤其是黄河上游的青海马家窑文化彩陶更是精品众多。

第一个盆

那是在1973年秋天马家窑文化遗址 舞蹈纹彩陶盆,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墓地发掘甲区第20号汉墓时,在墓道西侧清理了一座被严重破坏的马家窑类型墓葬,编号M384,在出土的文物当中,一件内壁绘有“舞蹈”花纹的彩陶盆,引起了人们极大地兴趣和重视。

当年文物考古所的工作者们欣喜若狂,小心翼翼地将这件宝贝挖掘并清理出来。和这件陶器一块儿出土的还有骨纺轮、海贝、穿孔蚌壳、骨珠和烧焦的人骨残块、木炭、牛蹄以及牛尾骨等。这是第一件被发掘的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舞蹈纹盆。

这件器物的器形比较大,敛口发发库商务信息网,唇向外卷,上腹部微鼓,下腹部内收,呈小平底,唇面饰有三组图案,由勾叶、圆点及弧边三角组成,各组之间填以斜平行线纹。上腹外壁饰有三线扭结纹。上腹内壁饰有三组以五人为一组的舞蹈图案。

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遗址 舞蹈纹彩陶盆,距今约4100年到5200年1688库移动站,新石器时代;盆高14厘米,口径29厘米,平底,鼓腹;国家一级文物;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。

第二个盆

1995年出土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宗日遗址,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类型,距今5000多年,是黄河上游最有代表性的文化。

盆高12.5厘米,口径24.2厘米,腹径24厘米,底径9.9厘米。敛口,卷沿,小平底,黑彩纹饰。

口沿处有成组的对顶三角纹和成组的斜线纹,外壁绘有三道平行弦纹,口沿内壁绘有两组手拉手群舞的人体图形,一组11人青海两个著名的“舞蹈纹盆”,一组13人,共24人,人物的头部戴有宽大的头饰,腰部以圆球形为装束,人物之间以弧线纹、斜线纹、圆点纹相隔,人物的脚下饰有四条平行弦纹。

整个画面看似静止,却似乎能够感觉到那种有节奏的舞动。一件小小的彩陶体现出了远古观察生活、表现生活的能力,也让我们看到原始先民的审美能力。

青海这两个著名的“舞蹈纹盆”

西宁旅游广播FM102.7

在3月5日下午3点节目中做详细介绍

打开收音机一起来听

青海省博物馆文物研究中心

叶玉梅老师的精彩讲解吧

【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,如侵犯您的权益或不适传播,请邮件通知我们删除】

免责声明:青海两个著名的“舞蹈纹盆”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netprivacy@qq.com
 
 
更多>同类行业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最新发布
网站首页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陇ICP备19001095号